1.教师可以一边授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学生也可以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等,这种现象叫( )
	A注意的动摇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2.对社会上各类人的固定看法,或是对人概括泛化的看法,一旦形成后,在对人的认知中就会不自觉地简单地把某个人归入某一群体中去的现象是( )
	A第一印象 B近因效应 C晕轮相应 D刻板印象
	3.从需要产生的根源来划分,可以把需要划分为( )
	A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B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C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4.在暗适应过程中,视觉感受性在不断地( )
	A降低 B提高 C先高后低的变化 D先低后高的变化
	5.文学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进行( )
	A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 
		答案及解析:
	
- 
		1.选D。【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实践和实验表明:人是可以“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的。
	
- 
		2.选D。【解析】这是对社会上各类人的固定看法,或是对人概括泛化的看法。刻板印象能潜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比如人们普遍认为山东人身材魁梧、正直豪爽,能吃苦耐劳,浙江人聪明伶俐,能随机应变。这是一种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后,在对人的认知中就会不自觉地简单地把某个人归入某一群体的刻板印象中去。
	
- 
		3.选A【解析】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 
		4.选B【解析】暗适应过程视觉感受性提高,感觉阈限降低,明适应则相反。
	
- 
		5.选C【解析】在有意想象中,由于想象的新颖程度、创造水平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