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小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职业理念
1.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具体目标:(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3)造就平等的公民;(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品质;(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培养人才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3.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4.“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及要求
内涵:(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力。
要求:(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2)分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即一视同仁,正视差异、体谅和宽容、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3)因材施教。
5.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性质:(1)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特点:(1)教员、(2)父母形象、朋友、管理员;(3)公共关系人员和心理辅导人员、(4)榜样和模范公民;(5)学生灵魂塑造者;(6)教育科学研究者。
6.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2)创造性;(3)长期性;(4)示范性;(5)前瞻性。
7.教师的职业素质
(1)正确的教育理念;(2)良好的职业形象;(3)多元的知识结构;(4)多向的教育交往;(5)完善的能力结构;(6)健康的心理素质。
8、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三阶段理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五阶段理论:新手、高级新手、胜任、熟练、专家。
9.教育中以中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要求:第一,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本;第二,教育必须以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为本;第三,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
10.教师职业的专业最早在国际组织文件中《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1966)中进行说明
11.教师专业发展过程:职前专业发展阶段(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专业实践)、入职专业发展阶段(岗位专业学习与接受专业指导、教师团队专业活动、岗位专业经验积累)、职后专业发展阶段(专业基础继续发展、教师专业品质的继续发展、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继续发展、在发展专业中获得专业发展)。
1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正规的专业教育、非正规的专业教育、校本专业发展。方法: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反思、教育研究。
13.教师的职业价值:塑造中学生人生,挖掘中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一代社会新人,推动社会进步。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的颁布是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建设的里程碑,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是教育的“宪法”或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在教育法律法规纵向层次中处于顶层,具有最高效力。“一项制度”、“两个提高”、“三个增长”。违反《教育法》要承担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
2.教育单行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管理体制、年满六七周岁的儿童、人民政府作为承担的主体、工资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未成年人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的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立足于教育和保护,教育是根本。
3.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与区别。《规则纲要》明确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中学教育必须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的改革推向前进。
4.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但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特殊主体,因为学生只有权利能力,但不是完全行为能力主体。教师权利与义务的规定(选择题)
5.中学教师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中学教育活动中学生权利如何保护。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重要法条
第十二条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信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第二十五条 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二十九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7.《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法条
第二十一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五十四条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8.《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重要法条
第三十五条 对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对未成年人进行矫正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四十四条 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9.教师的一般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人身权、姓名权、隐私权、财产权等是。
10.学生的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与人身权。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内涵与结构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修订原则:以人为本、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倡导性要求与禁行规定相结合。基本内容:“爱”和“责任”是六条规范的“红线”、核心与灵魂。“爱国守法”是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工、“为人师表”是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是专业发展的动力。
3.《中小这生班主任工作规定》对班主任的行为规范要求:道德规范(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善于沟通、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与组织管理能力)、工作规范(深入地做好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4.教师思想行为与职业行为的关系:思想行为是职业行为的基础、职业行为是思想行为的实现。
5.教师职业活动关系中的基本类型:教育与国家社会(“爱国守法”)、教师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师与学生(“关爱学生”)、教师与职业劳动(“教书育人”)、教师与自己(“为人师表”)、教师与自己的发展(“终身学习”)。
6.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准则(爱、尊重、负责、公平公正、保护、杜绝伤害)、处理教师与家长关系准则(尊重、协作)、处理教师与同事关系的准则(尊重、理解、协作)、处理教师与教育管理者准则(尊重、支持)。
第四章 文化素养
1.历史思想方法是教师自我认识和认识他人的思想方法。
2.中国土地发现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说明我国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种水稻的主要地区之一。黄帝、炎帝、蚩尤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3.夏朝建立、战国七雄、文景之治、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三大战役。
4.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最早人类祖先是南方古猿(约550万年至100万年前),人类重要的文明起源:四大文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现。
5.百家争鸣十家学派,儒家与墨家并称显学,六经与六艺,《论语》、《孟子》。
6.汉武帝接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教产生于东汉。
7.玄学由道家与儒家经义糅合而成,周敦颐(理学创始人)、二程创“洛学”、陆九渊创“心学”,与明代王守仁世称“陆王心学”。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思想引进中国。
8.四大发明,天干地支纪年法,《九章算术》(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成书于东汉初年,《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
9.王羲之(书圣),岁寒三友(“松、竹、梅”),文房四宝,昆曲最早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十二生肖,十朝古都、九朝古都、六朝古都、五岳、五大名窑、四大名山、四大古都、四大名园、四大名著、四大名楼。
10.泰勒斯(科学之祖)、欧几里得(“几何之父”)(几何原本)、阿基米德(“力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体液学说”、“医学之父”)。
11.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被称为“中医方书的鼻祖”,祖冲之的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第一部农学著作,沈括的《梦溪笔谈》是笔记体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伟大的药典。
12.伽利略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哥白尼创立“日心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瓦特对蒸汽机进行了重大改进,是人类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进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创立者和奠基人,提出“相对论”。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华罗庚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研究成果有“华氏定量”、“怀依—华不等式”等。
13.荷马写了《伊利亚特》、《奥德赛》,埃斯库罗斯写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有“悲剧之父”之称。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歌德的《浮士德》、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
14.屈原的《离骚》影响最大,还有《九歌》、《九章》、《九问》,陶渊明的《归田园居》被评为田园诗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诗仙李白、诗史杜甫(“三吏”、“三别”,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苏轼(三苏)与辛弃疾。
15.元曲四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窦娥冤》、汤显祖的《牡丹婷》孔尚任的《桃花扇》,唐宋八大家,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通史,四大名著的作者,郭沫若的《女神》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鲁迅的《狂人日记》、《呐喊》、《彷徨》,茅盾的《春蚕》与《林家铺子》,巴金的《家》、《春》、《秋》,朱自清的《背影》、冰心的《寄小读者》,田汉被认为是20世纪20年代戏剧成就最高的作家。曹禺的《雷雨》、《日出》与《北京人》。
第五章 基本能力
1.中学教师可利用的工具书类型:百科全书、字典、词典、年鉴、手册、名录、图谱、类书、政书等。(选择题)
2.网上搜索引擎如“百度”、“Yahoo”,中学教师可以利用的网上主要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超星图书馆。(选择题)
3.网络信息交流方式:E-mail、BBS、即时通读( MSN、QQ)、Blog、微博(MicroBlog)(选择题)
4.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选择题)
5.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种类,推理(直言三段论)
6.议论文、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写作题)
《知识与能力》(小学)复习要点
【一级考点: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识点,重点复习准备】
【二级考点:在熟练掌握一级考点的基础上再进行复习,次重点内容】
第一章 教育基础
【一级考点】
1.“教育”的词源【选择】
(1)《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狭义-学校教育
2.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心理起源、劳动起源(人物、观点)【选择】
3.中国古代教育:【选择】
(1)最早学校形态:夏;最早学校名称:校序庠
(2)西周:政教合一;国学和乡学
(3)春秋战国:私学发展,尤其是儒家和墨家
(4)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隋唐:科举制度
(6)宋:程朱理学、四书五经
(7)明:八股文
4.中国近代学制系统产生:壬寅学制,癸卯学制【选择】
5.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教育不应限于学校围墙之内【选择】
6.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简答】
7.教育功能的类型【简答】
8.教育的个体功能【简答】
9.教育的社会功能【简答】
10.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组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选择】
11.教育目的概念:广义、狭义【选择】
12.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简答】
13.教育目的的层次和结构【选择,简答】
14.教育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社会本位(代表人物)【选择】
15.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1)孔子:论语、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墨子:兼爱非攻、重视技术
(3)道家:回归自然
(4)《学记》:化民成俗,建国君民(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循序渐进)
16.教育学科的建立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萌芽,第一部完整体系)、泛智教育
(2)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
(3)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
17.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伦理学和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统觉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教育即生活,做中学
18.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简答】
19.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选择,简答】
2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第八次)【选择,简答】
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目标【简答】
22.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选择】
23.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简答】
24.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简答】
25.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简答】
26.教师职业的性质: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86年统计局“专业技术人员”【选择】
27.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变化【简答,材料】
28.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行为的变化【简答,材料】
29.教师成长的阶段【选择,简答】
30.教师专业素养:学科、教育、人文【选择】
3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简答】
32.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类【选择】
33.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涵义及实施【简答】
34.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选择】
35.学习和教学的要素【选择】
36.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简答】
37.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廖世承【选择】
38.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动机:涵义、种类【选择】
39.注意品质【选择】
4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选择】
41.动机冲突:种类【选择】
4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选择】
43.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选择】
44.气质典型类型【选择】
45.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选择】
46.学与教的系统:五要素和三过程【选择】
47.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桑代克,1903,廖世承【选择】
【二级考点】
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含:教育内容、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目的,教育环境)
2.古代印度的教育:婆罗门教
3.古代埃及的教育: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教
4.中世纪的欧洲:僧侣人才教育和骑士教育
5.古代教育的特征【简答】
6.近代教育的变化【简答】
7.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简答】
8.实体化教育的特点【简答】
9. 学校文化的特征【简答】
10. 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简答】
11.古代西方教育学思想:
(1)苏格拉底:产婆书
(2)柏拉图:《理想国》
(3)亚里士多德:教育是国家的;儿童的分阶段教育;
12.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简答】
13.近现代小学教育:开端、最早公立、现代小学
14.新中国普及小学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15.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简答】
16.学校管理的原则【简答】
17.教师职业专业发展的条件【简答】
18.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简答】
19.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简答】
20.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简答】
第二章 学生指导
【一级考点】
1.个体身心发展动因:三种观点人物、基本观点【选择】
2.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材料,简答】
3.小学生的主导活动【选择】
4.童年期心理发展特点【选择】
5.学习准备含义【选择】
6.关键期含义【选择】
7.最近发展区含义及意义【简答】
8.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材料,简答,选择】
9.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简答】
10.认知方式的差异【选择】
11.著名智力量表:S-B量表【选择】
12.特殊儿童的教育形式【简答】
13.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规律【选择】
14.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规律【选择】
1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应答和经典,规律【选择】
16.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三种强化【选择】
17.苛勒的完形顿悟说【选择】
18.布鲁纳的认知发展学习论:学习观,教学观【简答】
19.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学习分类,含义【选择】
20.广义学习:含义【选择】
21.学习分类:加涅五分类、加涅八分类、我国三分类【选择】
22.品德:含义、心理结构、三种道德情感【选择】
23.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选择】
24.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方法,三水平六阶段【选择】
25.小学生品德发展基本特征【简答】
26.小学的德育内容【简答】
27.德育过程三要素【选择】
28. 我国小学德育的重要原则【简答,材料】
29.小学生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选择】
30.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简答】
31.心理评估的方法【选择】
32.心理辅导的目标【选择】
33.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代币奖励、行为塑造、示范、暂时隔离、自我控制、全身松弛、系统脱敏、艾里斯ABC理论【选择】
34.《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内容:五领域【选择】
35.传染病传播方式和途径【选择】
36.小学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处理【选择】
【二级考点】
1.个体身心发展概念【选择】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选择,简答】
3.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征【选择】
4.智力超常和弱智儿童:140,70【选择】
5.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条件【简答】
6.先行组织者:含义【选择】
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简答,材料】
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选择】
9.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简答】
10.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简答】
11.小学的德育目标【简答】
12. 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简答】
13.小学德育的途径【简答】
14.小学德育的方法【简答】
15.心理健康的标准【简答】
16.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简答】
17.美育的作用【简答】
18.美育的途径和方法【简答】
19.小学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选择】
第三章 班级管理
【一级考点】
学校行政体系最小单位:班级【选择】
班级管理的模式【选择】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选择】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简答】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选择】
班级管理的内容【材料,简答】
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选择】
课外活动的含义【选择】
课外活动的内容【选择】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选择】
课外活动的特点【简答】
课外活动设计的主要原则【简答】
【二级考点】
班级管理的功能【简答】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简答】
班集体的培养【简答】
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内容【选择】
少先队活动的形式【选择】
第四章 学科知识
【一级考点】
1.语文课程基本特点:工具和人文【选择】
2.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选择】
3.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简答】
4.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材料,设计】
5.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主题:五个【选择】
6.小学数学课程的特性:基础、普及、发展【选择】
7.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选择】
8. 小学数学课程:四个目标【材料,设计】
9. 小学数学课程:四大领域【选择】
10.常见的数学思想【设计】
11.常见的语文课程中的文本分析【设计】
【二级考点】
“语文”课程的历史【选择】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教学建议【简答】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评价建议【简答】
数学课程的历史【选择】
小学语文课程的评价建议【简答】
小学数学课程的评价建议【简答】
课程整合:广义、狭义【选择】
课程整合的意义【简答】
学科教学内课程整合的流程【简答】
学科教学间课程整合的流程【简答】
第五章 教学设计
【一级考点】
教学设计的步骤【简答】
教案:含义【选择】
教案的组成【设计】
不同课型的教学过程【简答】
课程的分类【选择】
综合课程的分类【选择】
目前小学常见的综合课程【选择】
学习迁移:含义、种类【选择】
影响迁移的因素【简答】
促进迁移的教学【简答】
【二级考点】
教学设计的原则【简答】
编写教案的意义【简答】
编写教案的原则【简答】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简答】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简答】
第六章 教学实施
【一级考点】
教学:基本途径【选择】
教学的主要作用【简答】
小学教学的任务【简答】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简答】
教学过程的结构【简答】
我国小学的教学原则及应用: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简答,材料】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简答,材料】
备课内容【简答】
课的类型【选择】
课的结构【简答】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简答】
试题类型:供答型、选答型【选择】
效度、信度、区分度【选择】
教学组织形式之个别教学和班级授课:优缺点【简答】
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方法【简答】
教学导入技能的种类【简答】
教学结课技能的种类【简答】
学习动机:含义、学习需要、学习期待【选择】
奥苏伯尔三种内驱力【选择】
需要层次理论【简答】
自我效能感理论【选择】
学习动机的激发【简答,材料】耶克斯多德森定律【选择】
学习方式的分类:接受和发现、自主和他主、授受和探究【选择】
【二级考点】
教学组织形式之分组教学和设计教学、道尔顿制【选择】
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简答】
座位编排的方式【选择】
组织课堂人力资源的教学方法【简答】
学习动机的种类【选择】
成就动机理论【选择】
成败归因理论【选择】
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含义和特征【简答】
第七章 教学评价
【一级考点】
教学评价:含义【选择】
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特点【简答】
教学评价的类型【选择】
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选择】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选择】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材料】
教学反思的方法【简答】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简答】
【二级考点】
教学评价的作用【选择】
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简答】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完整、规范、可实施、创新【选择】
教学反思的内容【选择】
教学反思的类型【选择】
综合(教学设计):
语文类材料
文本解读
拟定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