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教育经历:严格的要求和最大地尊重学生。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 )。
	A.爱国守法
	B.关爱学生
	C.为人师表
	D.爱岗敬业
	【答案】:B
	【解析】:
	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就是要做到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创新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C
	【解析】:
	“学而时习之”是说学习完知识之后及时地进行复习,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则。
	3.在一定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指的是( )。
	A.掌握学习
	B.教学过程最优化
	C.发展性教学
	D.有效教学
	【答案】:B
	【解析】:
	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就是指在一定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4.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选择功能
	D.评价功能
	【答案】:A
	【解析】:
	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丁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5.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是( )。
	A.综合课程
	B.选修课程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B
	【解析】:
	题干中阐述的是选修课程的概念。
	6.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解析】:
	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承袭日本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两学为用”的思想。
	7.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
	A.班级规章制度
	B.良好的师生关系
	C.明确的共同目标
	D.一定的组织结构
	【答案】:C
	【解析】:
	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8.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 )。
	A.校训
	B.文化
	C.校规
	D.校风
	【答案】:D
	【解析】:
	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9.陈芳将“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利”等准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陈芳处于道德发展的(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答案】:C
	【解析】:
	认为“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利”,属于普遍伦理阶段,归属于后习俗水平。
	10.赵老师关心学生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其做法违背了德育原则中的( )。
	A.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答案】:A
	【解析】: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赵老师的做法忽视了严格要求学生。
	11.小张在放学回家路上将摔倒昏迷的老人送进医院,及时挽救了老人生命。为此,班主任在班上公开表扬小张的行为,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这是运用了教育方法中的(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B
	【解析】: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题干中的小张是作为优秀学生的榜样。
	12.李老师在教《测量》一课时,安排学生在课后测量教室里桌椅、讲台的长、宽、高等数据,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实物演示法
	B.社会实践法
	C.情景教学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D
	【解析】:
	实习作业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存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等。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
	初三学生小然由于父母工作变动,经常转校。这次转校后,教她的有一位博学多才、风趣幽默、风度翩翩的男老师。小然对老师产生了爱慕之情,心想遇见这么好的老师不好好学习会对不起老师的,她在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上就狠下功夫,但是成绩并不见涨。小然见到这位老师就紧张,但又总是想见这位老师,最终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地步,荒废了学业。
	问题:
	1.结合案例分析小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9分)
	【答案】:
	作为初三学生的小然,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期间的孩子心理发展主要有两个基本特点:①生理发腱与心理发展之间不平衡。他们的价值观、交往能力和策略、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水平、把握社会规范的能力和经验、应付自己的心理问题的知识和技巧等方面仍停留在一个相对幼稚的阶段。②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性。初中生的成人感往往只是在生活照顾和情感依赖方面比小时候更独立,更希望成人放手,与此同时,他们在精神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方面对成年人却是十分依赖的。
	2.针对小然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9分)
	【答案】:
	首先,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心理健康辅导老师要把小然当作“成年人”一样,与小然沟通,让小然了解到她对男老师产生这样的爱慕之情是正常现象,但并不合时宜。鼓励小然多与同学交流,尽快融入新的班集体。
	其次,学习动机的产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小然的父母经常换工作,小然经常转学,造成她的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她渴求从老师的身上获得这种满足感,因此她努力学习该名老师所教授的科目,但因动机的不正确造成了成绩并不理想。
	针对动机的不正确,老师要培养小然的内部动机,即对知识、学习本身感兴趣,同时,可以布置一些符合小然水平的学习任务,提高她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对学习产生好的情绪体验。最终把为别人学,或为引起别人注意的学习动机,转变成为自己学习、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