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就业 保基本民生
【热点背景】
一段时间以来,制造业用工荒、招工难问题比较突出,引发广泛关注。与此同时,还存在就业难的现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几个月16至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7月达到16.2%。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将成为我国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对未来五年促进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当前我国就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会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会影响经济发展。国家出台就业促进计划,将极大改善这些不利局面。
[原因分析]
企业存在用工难。短期看,主要是普工出现阶段性、季节性短缺。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出口企业,订单需求比较饱满,用工需求持续增长,短期内出现用工不足。长期看,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制造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加快,特别是自动化、智能化广泛应用,使得大龄职工越来越难适应新的岗位。而年轻人更倾向于工作较灵活、强度相对较小的服务业领域,客观上加剧了制造业用工紧张。
劳动者技能存在结构性矛盾。一面是部分劳动者知识技能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变化,大龄劳动者数量增多,存在“就业难”;一面是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制造业“招工难”。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占比不断提高,但与庞大的劳动力比还是偏低,现在还不到30%,与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差距仍较大。未来高质量劳动力短缺问题可能会更加尖锐。
[对策措施]
通过供需两侧发力、政策服务支撑,多渠道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一是拓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的就业创业机会,对接重点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支持青年到急需紧缺的领域;二是增加职业规划指导、技能培训、见习实践等,增强青年的职场适应力、就业成长力和岗位胜任力;三是完善适应青年需求的就业服务模式,分类提供职业介绍,提高他们的择业精准度;四是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对一些困难的失业青年提供就业援助。
提升劳动者技能缓解结构性矛盾。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为牵引、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素质。支持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培训,力争实现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7500万人次。针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建设一批技工院校、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5万名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指导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拓展职业技能培训多元化供给,多管齐下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